【历史背景】
公元395年(东晋时期,比基督教晚了600年),伟大的罗马帝国(环地中海帝国)皇帝将版图一分为二继承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于是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史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现今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西罗马两个国家。在分裂后的81年(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就迈向了灭亡,开始了历经长达1000年的黑暗中世纪时期,由日耳曼民族逐步统治,并形成欧洲各国的雏形。彼时的拜占庭帝国把控着地中海的交通要道,与中亚兴起的波斯萨珊帝国保持着抗争(界线就在两河流域附近,现今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从而保护欧洲民族免于入侵长达1000年的时间。但是因为拜占庭和萨珊波斯的战争也阻碍了原本的通商路径,大量的商人选择南下经过麦加绕道,于是这座城市逐步繁荣起来并孕育了现今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就是“和平”以及“顺服”,所以意味一个人如果把生命完全交付给真主,和平就降临了。伊斯兰教的孕育起源于彼时麦加城内的穆罕穆德,他号称在山洞中至高无上的真主安拉派来一个天使和他说话,于是伊斯兰教就诞生了。彼时的麦加政治僵化腐败,大家信仰的多神教并没有提供任何解决办法。但是一神论伊斯兰教的出现有效地团结了当时的穆斯林人。
伊斯兰教晚于基督教约600余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宗教,它和基督教以及犹太教都是同宗同源。这里的安拉实际上就是基督教里的上帝耶和华(生了儿子叫耶稣),同样也是犹太教里的上帝雅威。伊斯兰教也认可耶稣是先知的地位,承认玛利亚处子之身怀了耶稣。
真主创造了世界,然后创造了人。创造第一个人的名字叫亚当,亚当和夏娃的后代一直到了诺亚,他的一个孩子叫做闪(shem)。后来闪族的后代传到亚伯拉罕(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共同的祖先),他和撒拉结婚未育男孩,后来又娶了第二任妻子夏甲(埃及黑人)生了以实玛利。之后撒拉又生了儿子叫以撒。接着撒拉就要求亚伯拉罕把第二任妻子夏甲和其儿子以实玛利从种族中驱逐出去。在此为止,古兰经和圣经完全一致,从此之后古兰经记载以实玛利去了麦加,他的后代在阿拉伯地区繁衍生息,称为穆斯林。而以撒的后代就留在了巴勒斯坦,成为了希伯来人,后来称之为犹太教徒。
穆罕穆德的祖先是麦加(圣城1)城内的名门望族,结婚十五年后,他常去在麦加城外一座名叫希拉的山,在里面山洞中对安拉的真实性越来越明白。虽然那个时候阿拉伯地区有很多神明,但是穆罕穆德通过天使知道,安拉如他名字所指,他就是神,独一无二没有任何对手。很快这个山洞中传来了整个阿拉伯文字中最深沉、伟大、震撼的呼喊,并有效的把一个民族团结了起来:“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但是他的教义受到当时麦加城内统治阶级的敌意,主要在于:1.伊斯兰教师一神论,但当时的麦加有360座神龛,香客们提供了可观的收入;2.他的道德教义要求公民终止贪恋淫荡的行为;3.他所倡导的社会挑战了当时不公的秩序。
慢慢的穆罕默德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威胁,公元621年当时处境非常危险。穆罕穆德说自己在7月27日晚上,真主命令天使前往麦加和自己见面,并带来了一只人面马形兽布拉克。穆罕穆德骑上之后瞬间就到了耶路撒冷(圣城2)的阿克萨清真寺并在圆顶清真寺(the dome of the rock)那里登上了七重天(位于今天耶路撒冷的圣殿山),接受了真主的训示和教诲。

第二年(公元622年,唐朝时期)穆罕默德就偷偷地战略转移到另外一座城市麦地那(圣城3),从那以后事业的发展异常顺利,并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八年之后最终打回麦加获得了胜利,并把当时的一个神庙改为了伊斯兰的圣地–克尔白。这一迁徙在伊斯兰世界中当做历史的转折点,所以622年也被伊斯兰称为元年。

这样穆罕默德终于将阿拉伯各个部落统一了起来,可是穆罕默德有安拉撑腰,但他死后应该由谁来继续领导?后续的继任者称为哈利发(安拉在人间的代言者),关于哈里发的选择在穆斯林内部产生了分裂:什叶派(阿里[穆罕穆德的堂弟和女婿]的追随者)坚持应该在穆罕穆德的血统家族内找寻继承人,而逊尼派则反对该意见。目前穆斯林主要以逊尼派为主,占了总人数的90%左右。
伊斯兰教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发展异常迅速,甚至传播到埃及、西班牙等地。彼时的东罗马和波斯打了很多年架,没想到又迅速培养出了一个新的力量。伊斯兰教在公元700年左右占领了本来属于东罗马统治的圣城耶路撒冷,从而引起了后续西欧长达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
持续的奇迹
虽然伊斯兰世界中对穆罕穆德的敬仰和爱慕令人深刻,但是他们在尘世上的信仰中心仍旧是《古兰经》。《古兰经》是先后23年时间里面传到穆罕默德耳朵中的声音,穆斯林倾向于逐字逐句的阅读。并且认为《古兰经》是真主在旧约和新约后的顶点和高潮。这才是伊斯兰世界中持续的奇迹,《古兰经》中神以第一人称讲话,描述自己并让人明白他的律法。他在伊斯兰生活中的地位是无法比拟的。
基本的神学概念
伊斯兰教的基本神学概念和先驱犹太教以及基督教是完全一致的。伊斯兰教的一切都以真主为中心,真主是非物质的,因此也是看不到的。《古兰经》激发了对神的敬畏的力量,无限的力量激发着人们对真主的恐惧之心,但这不是对暴君的恐惧。这种恐惧一旦出现,其他次要的恐惧就会平息下来,让人获得安宁。
伊斯兰教教导人生活的答案凝缩成一句话:它教人要走笔直的道路。这个笔直的道路具体来说是五大支柱:
- 念作证词。或者叫做信仰的告白,它只有一句话:“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正的使者”
- 礼拜。穆斯林每天要礼拜五次并朝向麦加的方向。
- 天课。富裕的人应该分担不幸之人的负担,富人每年2.5%的收入应该分配给穷人。
- 斋月。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完成麦加到麦地那的伟大迁徙,每个健康的穆斯林都要经历斋月,为了让自己反省并约束自身。
- 朝觐。每个穆斯林只要身体和经济允许,至少要去一次麦加朝圣。
社会学的教义
如果我们看伊斯兰对阿拉伯世界带来的变化,我们会发现以下几点。
- 经济活动。 伊斯兰限制了特殊利益集团的不公行为,认为财富就是社会活动中的血液,需要流向每一个人。因而要求富人每年分享财富给穷人,家族财产的继承为所有继承人共享。类似利息在《古兰经》中都是违法的。
- 妇女地位。伊斯兰教虽然允许多妻,但是并不说明贬低妇女的地位。在伊斯兰之前的阿拉伯地区会有溺死女婴的现象。但是《古兰经》中的各种改革对妇女地位的改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禁止溺婴、允许女儿有继承权,并且《古兰经》对妇女和男人的完全平等的可能性是持开放态度的。在婚姻制度上,将婚姻神圣化,是性行为的唯一合法前提。结婚必须得到女方的认可,没有新娘同意是不能成婚的。古兰经也没有禁止离婚,但是离婚后女方可以保留结婚时男方提供的一笔可观的金钱。对于多妻制,穆斯林认为多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行为,而且在西方生活中多次婚姻异常普遍,认为这只不过是逐次的多妻制而已。
- 种族关系。伊斯兰强调平等,种族共存上有显著的成就,亚伯拉罕的第二任妻子夏甲就是一个黑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黑人也信奉穆斯林的原因。
- 武力的使用。把穆斯林认为是靠武力传播开来的,这是一个偏见。《古兰经》允许让肆意作恶者承担全部的后果,并对他们进行惩罚。把这种正义原则延伸到集体中就是伊斯兰圣战的概念。但是《古兰经》并没有允许肆意发动战争,它一定是防御性的或者对不可饶恕错误的纠正。穆斯林指出多少个世纪以来,在伊斯兰教统治下,无论在印度、西班牙还是近东,统治范围内的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印度教徒都生活在平静之中。穆斯林占领耶路撒冷的时间里,依旧允许犹太人和基督教人前来敬拜。但基督教徒却在15世纪将犹太人从西班牙驱逐出去,把摩尔人赶出了西班牙。对于当时的穆斯林不是被赶出西班牙就是被杀,或者被逼改变信仰。穆斯林统治下的土耳其,东正教堂的所在地至今仍旧保留在伊斯坦布尔。不禁要问: 是谁以和平之名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是谁建立了宗教法庭?是谁发明了拷问台和火刑台,并把欧洲卷入了破坏性的宗教战争?
伊斯兰是当今世界上一股重要的力量,在全球有10亿的信仰者。但是仍旧面临很多问题:如何能够把西方化和工业化区分开来?在民族主义强有力反对统一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潜在的伊斯兰统一性?如何在一个相对多元的、相对化的时代坚持真理?相信时间会慢慢告诉我们答案。